第一,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分割现象仍然存在。
由此,数字人民币在个人和商家的使用端,尽可能沿用和优化手机移动支付的操作流程和使用习惯,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用户的培训成本,是合理的必然选择。第二,准确把握数字人民币定位于M0。
现金、存款、钱包代表的货币存放在不同机构、表现为不同信用等级的负债,安全性会有不同,但不能将负债等同于货币。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数字人民币实行有限匿名、央行中心化管理。所以,准确的说法应该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制作、发行的数字人民币定位于M0,即这一部分属于数字现金。数字人民币钱包划分为不同的安全监管等级,有不同的限额和安全要求,最低一档除在央行有身份和手机信息外,不需要向运营机构提供额外的信息即可开立钱包。正是基于这样的定义,央行也明确数字人民币定位于M0,主要用于替换M0,并在《中国人民银行法》修改意见稿中明确人民币包括实物形式和数字形式。
2020年10月,央行与深圳市政府联合首次在福田区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数字人民币社会公测。所以,数字人民币带给用户端的变化不大,却会使整个运行体系出现深刻变革,意义重大、涉及面广、挑战很多,必须积极而稳妥地推进。正是这个条例,使得巨量城市土地成为有价资产,地方政府才可能用土地做抵押,开展了大规模投资。
现在房地产已经波及金融系统,去年以来,国家经济快速下滑,绝大部分是由房地产下滑引起的。要想恢复流动性,唯一的途径,就是让资产从供大于求变为供不应求。在所谓的四万亿中,中央政府负担的约1万亿,地方政府负担的约3万亿,有学者估算,四万亿最终撬动的配套投资高达30万亿元。土地市场上,政府做的也是一样,在去化周期特别长的城市,要考虑土地回购,要让房地产尽快从供大于求恢复到供不应求。
现在问题来了,为什么中国地方政府乃至社会当时会有这么多钱?关键是2004年之后地方政府土地收入暴增。所谓房住不炒并不是要砍掉炒这个长腿,而是加长住这个短腿。
三、政策失败的原因 房地产政策错误的根源在哪里?第一,把住炒对立起来。而市场上存量土地的巨大卖压,也会迫使开发商以更低的价格出清。要将二手房市场交易价格的管理放在首位,要将确保存量住房和土地的流动性,作为商品房市场管理的首要目标。任何资产一旦进入供大于求预期,立刻就会失去流动性。
5)所有直接或间接带来商品房供给大幅增加的项目,凡是依靠增加容积率融资的城中村改造、城市更新、工业/商业/办公/酒店转居住以及大规模棚户区改造,都必须立刻叫停。现在对走出亚洲金融危机的解释是中国政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努力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启动以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不仅是投资,由此带来家电、家具和装修的巨大消费,足以弥补商品房下降的需求缺口。问题不是泡沫大不好,而是泡沫不能无限大。
但现实是,房价如同生育率,压下来不容易,并不意味着恢复增长就容易。由于有稳定的租金,这部分投资的质量要远好于边际收益递减的铁公基和新基建。
因此,房地产调整必须一上来就用猛药,不能瞻前顾后,不能有半点犹豫。正是这个政策,让巨量城市家庭完成重资产,成为有产阶级。
没有土地资产化,南巡讲话的经济效果就会大打折扣。2)要从价格管理转向数量管理。房地产危机一天不解除,货币政策就是无源之水,财政政策就是无本之木。现在还有人在研究怎样防止房地产破裂,而不断出现的流拍和退房表明,很多城市房地产泡沫已经破裂。到邓小平南巡后达到14.2时,已经可以说是过热了。交易部分的不动产,只是为不交易的不动产寻找价格并创造流动性。
现在很多城市利用房地产放松加速推出更多的土地,甚至不惜市属国企跳下去托市,这是饮鸩止渴。任何商业模式只要有现金流就可以融资。
值此危急存亡之秋,我们必须能快速识别出真正的问题,否则乱打方向盘、刹车油门并用,只会招致更大危险。现在大家都在用泡沫这个负面的词汇来描述资本市场,但却很少有人给泡沫一个确切的定义,很多政策制定者想当然地认为泡沫都是不好的,而且越大越不好。
现在的问题是怎样恢复流动性。这一批中产阶级家庭财富的快速增长,支撑了中国作为美国之外最大的单一国内市场,为中国参与全球竞争提供了最大筹码。
过分夸大疫情影响,过于专注俄乌战争等突发事件,会导致对中国经济形势的致命误诊。在世界百年未遇之大变局中,前一阶段的房地产政策已经将中国经济置于危险之中。进入 赵燕菁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房地产 。没有以前的公房,根本无房可改。
这个判断也非常重要,决定了房地产是慢慢调理,还是要马上送进ICU,如果错过上呼吸机的最佳时刻,中国经济在很短的时间内会急剧恶化。如果一年新建5000万套,一套50平方米,平均造价5000元/平方米(含基准地价),拉动固投就是12.5万亿。
正是这个政策加上后来的棚户区/城中村拆迁、城市更新、三旧改造......,房地产市场供给过剩,商品房去化周期越来越长。那么当时为什么其他主要经济体不能推出自己的四万亿?因为没钱。
二、危机判断的依据 今天中国的危机应对,取决于我们对过去走出危机的解释。这就必须另辟卖地之外的融资渠道。
在一个开放的经济里,贸易只对强资本的国家有利。没有保障房这条腿,即使房地产市场恢复到以前水平,依然做不到平稳健康可持续。4)资本市场上要维持高股价,企业会采取逆回购。这个说法从政治上讲没错。
中央政府的专项债与其投在没用的基础设施上,不如购进地方政府的土地,只要能尽快恢复住房市场流动性,这些投资立刻就可以成为高价值资产。在一个供大于求的市场里,没有快速出清,就没有房价上涨。
只有当市场意识到很快就会无房可售,供大于求的预期才会逆转为供不应求的预期。已经进入市场的存量土地,势必造成的巨大卖压,从而迫使开发商以更低的价格出清。
六、结语 好的政策不是没有瑕疵的政策,而是能够平衡短期危机与长期利益的政策,是能够识别出战略优先的政策。在泡沫破灭之前,资产价格实际上是越高越好。
留言0